这位乙肝妈妈是一名乙肝E抗原阳性患者(俗称乙肝“大三阳”患者),但是从产检这天开始,刘女士感觉自己和宝宝像被贴了标签一样。即使再小心翼翼,也依然躲不开那些异样的眼光。
在医生的建议下,为了更好的监测身体状况,刘女士比其她孕妇更多次的进行抽血化验检查,其中包括肝功、乙肝三项定量、乙肝病毒DNA、肝胆B超……怀孕后自己平时还会点滴维生素针。
然而这只是开始,随着小孩的月份越来越大,她也越来越焦虑:我的小孩会不会感染乙肝啊?后来在网上医院是乙肝母婴阻断传播的示范点,她忐忑不安地医院肝病门诊,谭英征主任医师热情地接待了她。
经仔细询问病史后,谭主任认为该患者乙肝病毒含量高,现在又是妊娠中晚期,可以考虑服用富马酸替诺富韦二吡呋酯片抗乙肝病毒来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同时与产科联系,告知小孩出生后予接种乙肝疫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这些措施阻断率接近百分之百。
刘女士顿时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突然又问到:这个药会不会影响小孩啊?谭主任耐心的告诉这位妈妈:这个药在临床上用了十多年,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于母婴阻断的药物,目前的收集的数据是孕妇服用对小孩发育不影响的,也不会导致畸形。刘女士听了后很放心,以后每个月都过来复查了,乙肝病毒的含量也慢慢在下降。
半年后谭主任收到一个短信:我的小孩产生了乙肝保护性抗体,没有乙肝,感谢谭主任,医院!
乙肝妈妈如何做母婴阻断?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围产期和新生儿期HBV感染通常可以导致慢性和远期疾病,所以乙肝的母婴阻断很重要。
标准的乙肝母婴阻断方案是对乙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全方位管理,包含孕期、分娩和产后不同时期,乙肝孕产妇全程都应听从专科医生的指导。
1.妊娠时机
育龄期妇女孕前(至少孕早期)需完善乙肝五项筛查,以明确母体是否存在HBV感染。
肝功能一直正常的感染者可正常妊娠。但处于急性肝炎期、近期肝酶波动严重、肝功能受损严重甚至肝硬化、肝衰竭等不能承受妊娠者近期不宜妊娠,需治疗至肝功能正常且停药6个月以上方可妊娠。
2.孕期抗病毒治疗感染者孕期需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
无论月份多大,若孕妇肝功能出现异常(ALT>2倍参考值上限),乙肝病毒含量阳性,需考虑抗病毒治疗。如果肝功能正常,当孕24周后母体HBV-DNA>10^6copies/ml,则有可能出现宫内母胎传播和生后疫苗免疫失败,需在孕中晚期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抗病毒药物有TDF(替诺福韦酯),分娩后视情况停药,并加强随访和监测。
3.分娩方式
目前认为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会阴侧切等分娩方式间的母婴传播风险并没有明显差异性,故而可根据产科指征来决定分娩方式。孕晚期母体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无预防母婴传播的作用。
4.新生儿出生后处理
为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离开母血污染的环境,彻底清除体表的血液、粘液和羊水;处理脐带前需再次清理、擦净脐带表面血液等污染物。
5.婴儿免疫
出生后12小时内,在新生儿一侧大腿或上臂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IU,同时另一侧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ug/0.5ml,然后在1月龄和6月龄接种第2、3针乙肝疫苗。婴儿完成全程免疫1个月后需评价免疫效果。
6.母乳喂养
孕期未使用抗病毒药物且新生儿接受了联合免疫者可进行母乳喂养。
若母孕期抗病毒治疗目的是为母婴阻断者,分娩后视情况停药。但若母孕期有肝炎活动,抗病毒治疗目的为治疗乙肝,则需在分娩后继续服药,富马酸替诺富韦二吡呋酯片经乳汁分泌后在婴儿的肠道内是不吸收的,服药期间可以母乳喂养。
妈妈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乙肝妈妈尤其不易。中国育龄期人群庞大,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