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上篇介绍了果实种子类中药的霉变情况,下篇主要展示根与根茎类、皮类、花类、全草类等中药霉变图片,同时简要介绍霉变形成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中药的霉变通常是在外部与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外部因素:
贮藏温度:霉腐微生物最适宜生长温度是25~35℃,降低温度可抑制霉菌生长。
贮藏湿度:霉菌孢子须在一定的湿度下才能出芽,通常环境相对湿度超过70%时,药材就容易霉变。
空气:由于霉菌和某些酵母菌多属嗜氧型微生物,空气中的氧气是其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氧气就不能进行繁殖,更不能形成孢子。
生虫后引起霉变:药材被害虫感染后,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及热量导致药材温湿度增加,给微生物提供了繁殖条件。药材霉变后也容易引起虫蛀,形成恶性循环。
内部因素:
药材本身含水量大,通常药材含水量超过13%更易霉变。
药材本身所含的营养物质,如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有机酸,果实种子类中药所含营养物质尤其丰富,也是霉变高发品种。
携带微生物,大部分药材在种植、加工、运贮环节会携带上霉菌。
药材本身“发汗”:中药受到闷热时内部的水分蒸至表面的现象称为发汗。发汗的药材其外表潮湿,有利于霉菌生长。
1
三七
▲三七(带剪口)
上图红圈中把三七剪口(根茎)掰断后的表面常常有霉菌和泥沙,特别是干度不够的三七。目前市场上带帽(根茎)三七十分普遍,无论是用于打粉还是切片,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带帽三七掰开后表面有霉菌和泥沙
三七剪口及缝隙处的轻微霉变可以通过撞击或高压水枪冲洗掉,尤其是后者采用较普遍。
▲打蜡三七中间霉变
三七打蜡目前已较少见到,打蜡的初衷是为了隔绝空气、虫菌,保持三七内部质量的稳定,提高品相,但也常常被用来掩盖三七的内在质量问题,如霉变、走油、病伤等。上图中上方为打蜡三七切开后走油变质,下方为霉变。
▲病三七(霉变)
三七在种植上最怕烂根(根腐病),会造成绝收。种植户为了减少损失,得了烂根病的三七会被提前采挖和加工,并流入市场,这样的三七品相太差,只能做提取、打粉等用,这也是很多人不去买三七粉而是自己购买三七个子打粉的原因。
2
天麻
▲天麻(霉变)
天麻在干度不足的情况下是很容易霉变的,图中天麻表面布满了霉菌(可点击看大图)。在版《中国药典》中,天麻的二氧化硫限量检测规定不得超过mg/kg,这是因为传统上天麻加工时普遍用硫磺熏制防止霉变,目前无硫天麻片已占主流。
▲天麻表面霉菌
3
郁金
▲郁金(霉变)
郁金主产于广西,当地气候湿润,温度适宜,传统依靠太阳晒干,遇天气不好则极易霉变。三、四年前,无论是市场还是终端药房,郁金霉变都十分普遍,好不容易见到不霉变的郁金基本都是硫熏郁金,有强烈的刺鼻味。近几年郁金产地加工水平大幅提升,无硫无霉变郁金已成主流。
▲郁金霉变放大图
▲郁金表面霉菌
4
太子参
▲太子参(霉变)
太子参霉变是比较少见的,但这不代表不会发生,很多看似不太可能霉变的中药在麻痹大意时就出现霉变情况,这提醒中药从业人员要时刻牢记霉变问题,尤其是高温高湿季节。
▲太子参霉变放大
5
凌霄花
凌霄花是一味冷背药材,用量小,产地以晒干为主,贮藏不当容易导致霉变。花类药材十分容易回潮,贮藏时间稍久就变色和产生霉味。
▲凌霄花表面霉菌
6
厚朴花
▲厚朴花(霉变)
厚朴花是大型的花朵,花瓣多且厚,肉质,水分散失较难。产地采摘花蕾加工时蒸一下晒干或者直接晒干,但日晒不能及时且充分地干燥,会导致厚朴花在干燥的过程中就发生霉变。若将新鲜花蕾切成数段,再低温烘干或晒干,基本上能避免初加工环节的霉变。(年版《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有此规格)
7
巴戟天
▲巴戟肉(霉变)
上图红圈中为霉变巴戟天,这种圆筒状巴戟肉干度不足时极易在圆筒中间霉变,验收时一定要切开查看中间部分。压扁且经充分干燥的巴戟肉不易发生霉变情况。
▲巴戟肉内表面霉变放大
▲巴戟肉内表面霉菌
8
白鲜皮
▲白鲜皮(霉变)
白鲜皮内表面偶尔会出现霉菌,比较隐蔽,特别是干度不足的白鲜皮要引起重视。
9
地骨皮
▲地骨皮(霉变)
上图中地骨皮均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霉变,本品霉变较为普遍,务必控制饮片含水量。
▲地骨皮内表面霉变放大
▲地骨皮内表面霉菌
10
蜜远志
▲蜜远志(霉变)
上图蜜远志已严重霉变,远志筒中间是霉变最易发生的位置,容易被忽视,这种霉变通常在产地初加工环节就已发生。
▲蜜远志中间霉变放大
▲蜜远志中间的霉菌
▲蜜远志中间霉菌
行文至此,大家应该可以归纳出霉变的一个重要特点,通常霉菌喜欢在狭缝裂隙处、内卷处、连接处等位置滋生,这些“死角”含水量高、灰尘和脏物比较多,极易霉变,霉菌无法彻底被清除干净。同时,霉变再处理的中药也会在这些“死角”留下踪迹。
11
大青叶
▲大青叶(霉变)
上图中大青叶呈黑褐色,有轻微霉变,大青叶的霉变也是未及时干燥引起的。许多叶类药材在加工过程中是捆扎干燥,因此在其结块、不松散的地方经常发现霉变现象。
▲大青叶表面霉斑
12
石斛
▲石斛(霉变)
上图为石斛商品中的“大黄草”,表面有很深的棱沟,沟缝中残留类白色的膜质叶鞘,当石斛沟缝中这种残留的毛屑颜色发绿时,则几乎可以肯定其中有霉菌,这种情况极为普遍,也因此,这种石斛用硫磺熏制的情况十分普遍。
▲石斛膜质叶鞘表面霉变放大
▲石斛膜质叶鞘表面的霉菌
13
龙葵
▲龙葵(霉变)
龙葵霉变并不常见,笔者至今遇到一回,但以龙葵为代表的全草类中药的霉变现象十分普遍,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