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如何防止乙肝病毒传染给宝宝

哪里治疗白癜风病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乙型肝炎是危害全球人民健康的严重问题,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阻断HBV的母婴传播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环节。

宝宝在子宫内的乙肝病毒传播主要有血源性和细胞源性两种途径。血源性途径是指当发生先兆早产、胎盘早剥、羊膜腔穿刺或感染等情况时,引起胎盘微血管破裂,胎盘屏障破坏,致使母血进入胎儿使胎儿感染。细胞源性途径则指HBV在胎盘内可能存在自母侧向胎儿侧“细胞转移”的过程。影响HBV宫内感染的因素,主要为母亲HBV复制的程度。宫内传播发生率约2%-15%。

产时感染是母婴垂直传播的主要途径。胎儿通过产道时吞咽了含有HBV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的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血管破裂,致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HBV。

产后感染主要与接触母亲唾液和母乳喂养有关。

胎儿时期就已经感染HBV的宝宝们,几乎%会发展成慢性HBV携带者,不到2岁的小宝宝感染则有75%~90%发展成慢性HBV携带者,而3~5岁感染乙肝病毒就只有35%~45%才会发展成HBV携带者,成人感染HBV则只有不到5%才会发展成慢性HBV携带者。由此可见,婴幼儿时期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最危险时期。

所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进行干预就成了预防转变为慢性HBV携带者的重中之重。这种干预方法分为孕前干预、产前干预、产时干预和产后干预。

目前孕前及孕期干预都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哪种方法正式用于临床。一般主张,孕前如果是乙肝活动期,肝功能受损明显就应先治疗、避孕,待肝功能好转再怀孕。孕期肝功能正常者尽量不治疗,轻度异常者可以仅给予保肝治疗,尽量避免妊娠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或突然停药。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否有助于减少母婴传播暂无定论。

产时干预是为了尽量避免分娩过程的母婴传播,无论是剖宫产还是自然分娩,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助产或剖宫产,在分娩过程中尽量避免婴儿吸入羊水、血液和其它分泌物,以减少感染。避免侧切、产钳、胎头吸引等手术产损伤新生儿皮肤和黏膜。婴儿出生之后应该立即沐浴。乙肝病毒携带不作为剖宫产指征,但若肝功能持续异常,建议剖宫产结束分娩。

控制HBV感染的最有效手段是产后干预,产后干预就是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此法可阻断大部分产时和产后HBV传播。《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议: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且不会增加婴儿再感染。

正常体重的足月新生儿的疫苗接种建议越早越好,但对于早产儿,按照美国儿科学会传染病委员会建议,体重g以下的早产儿暂不予乙肝疫苗接种,但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国际单位;待体重达到g以上或出生后1~2个月再酌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虽然说只要按以上要求尽早接种,就可以母乳喂养。但以下几种情况,最好还是暂时不要母乳喂养。首先就是母亲乙肝病毒定量非常高,要小心;其次就是新妈妈正在服用对宝宝安全性不能确定的药物。如果乙肝妈妈的乳头皲裂、渗血或者宝宝的口腔溃疡、黏膜损伤,都不要给宝宝喂了。还有,如果妈妈的肝功能异常也最好暂停母乳喂养吧!

转载请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cf/6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