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解一天一条真武汤

如何防止白癜风复发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178.html

真武汤是临床常用的一个方子。真武即玄武,玄本意黑色,有幽远微妙,高深莫测之解。玄武最初本义为具有具体形象的玄龟,后含义不断扩大:由于龟生于江海河渎,为介族水属,故后来具有水神之含义。而玄武在先古文字中与玄冥通假互用,玄作阴间解,古时冥间视为北方,且殷商时甲骨占卜“卜必北向”,故玄武又有了北方的含义。而欲探其在中医中的含义,可参考《伤寒明理论》中所谓:“真武,北方水神也,而属肾,用于治水焉。”及《伤寒来苏集》谓:“真武,主北方水也。坎为水,而一阳居其中,柔中之刚,故名真武。是阳根予阴,静为动本之意”。而真武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其中有2条原文涉及此方,见于太阳病篇和少阴病篇,分别为82条和条。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喟动,振振欲辟地者,真武汤主之。”条日:‘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全方5味药物.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补肾阳,补火散寒。如《本草求真》中述:“附子专人命门。味辛大热,纯阳有毒,其性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为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剂。凡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此无不奏效。”如为君药,使水有所主。茯苓、白术行气健脾以治水,合附子以温脾阳助脾运,故为臣药。生姜辛温,宣利肺气,使水饮从表而解,还可温胃止呕,为佐药。关于芍药在此方中的作用众说不一。《方剂学》教材上认为其功效为:一为和营,通血脉;二为利尿;三为反佐。此外,很多医家都认为芍药还可阴中求阳,使得肾阳生之有根,长之有源。《本经疏证》云:“阴不交阳,阳遂旁出,法当破阴布阳,附子真武等证是也。是于用芍药不用芍药,可以窥其际焉。不用芍药者,由阳气自离窟宅,无可论矣。”

真武汤在伤寒论中的应用有二条,82条在肾阳损伤之初,即早补阳气,杜绝水患,犹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之意。若以真武汤重在“治水”言,则82条用真武汤是为“防汛”,条所列病证用真武汤则是“抗涝”。然其病机相同,充分体现了《伤寒论》中“治病求本”的思想。由于水气为患,变动不居,随气机升降,无处不到。以上这些或证,都反映出水气为患,或上或下,或止或行等的不同形式。无论是外感和杂病,急性病和慢性病,亦无论有否发热,只要是肾阳虚衰,水湿泛滥的证候都可以应用真武汤。

其应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素体虚弱者,外感汗出不解,同时出现阳虚水泛诸病;

第二、心阳气虚复感外邪致心阳虚症状加重,水气泛溢者;

第三、脾肾阳虚,感邪后,诸症加重,导致水气泛溢周身,肢肿尿少等症状者;

第四、慢性病中出现水气停留于全身或局部,有阳虚表现者?。

案例:

(1)王某,女,31岁。年4月16日初诊。自述带下量多5个月,5个月前行人流术后着凉,下肢厥冷,白带量多,清稀淋漓不尽,伴腰酸痛,腹部冷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拟温肾培元,调冲止带法。

方用真武汤加味:炮附子l0g,生姜6g,白术、白芍各l0g,茯苓15g,当归l0g,熟地l0g,菟丝子l0g,芡实l0g。煎煮方法:炮附子以开水先煎,不麻为度,再投余药。服5剂后带下减少,下肢转温,腰痛腹冷好转,1O剂后带下量正常,其他症状亦有好转。

按:肾为水脏,主五液,司前后二阴。本例患者人流后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蒸腾水湿,或阳虚气化权,阴湿内盛下注任带脉而形成带下量多,清冷淋葛不尽的寒湿带下病。拟用温肾助阳之真武汤合调任止带之品治之而愈。

(2)李某,男,40岁。年5月10日初诊。子小球肾炎病史7年,经检查蛋白尿(++),自述日下肢水肿加重,伴腰痛,心悸,小便不利,手足不显,怕冷,舌质淡,苔薄白略腻,脉沉弱。拟温阳利K,健脾益气法。

给予真武汤与防己黄芪汤合方加味:茯苓12g,白芍l0g,白术12g,生姜12g,附子5g,防己4g,黄芪g,大枣1枚,川牛膝24g,炙甘草12g。煎煮方法同上。10剂后下肢水肿减轻,心悸止。以前方治疗半后,复查蛋白尿(一),坚持服用2年,一切正常。

按:肾主水,根据患者出现腰痛、心悸、怕冷辨为于阳虚,阳虚水不化气则水湿内停,故下肢水肿,以比辨为心肾阳虚,水气浸淫证。方以真武汤温心肾水气,而防己黄芪汤则益气祛风利水,两方相合则化而病除。

真武汤是《伤寒论》中温阳利水之要方,病机为少阴阳虚,水气泛滥。基本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下悸,恶寒肢冷,四肢沉重,或身润动,振振欲僻地,小便不利,大便溏或下利。舌淡苔白滑.脉沉或微细。在条文分析上我们要更加开拓思维,方药运用中尤其重视芍药的用法。

临床应用上要抓准病机,只要病机符合阳虚水停者皆可选用本方,不必拘泥于原文,方证相应,审证求机是应用经方的灵魂。一方治多病,此无他,理则一也,这正是中医治病的奥妙之处。当然也不能单凭部分表现而照方用药,应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全面掌握病情,穷究病源,经过化裁从而扩大其使用范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ngjif.com/fjcf/5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